HR没有大数据
来源: www.hingehr.com
本文由和勤顾问团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
大数据,只要是这两年接触到网络的人都不陌生。而从事与数据有关的“达人们”,更是到了言必称大数据的程度。不过遗憾的是,HR界并没有大数据,我相信很多人无法接受,至少在理解如下三个问题前,她们是可以果断认定这个论断是无稽之谈,罔顾现实的。
首先,大数据是什么的问题。这一点虽然各行业各门类各专家都有自己的解释,但大数据必须具备三项基本特征,是达成共识的,即:“海量”,“多维度”以及“价值密度低”或具有同等意义的三个性质。由此,我们不妨来看看我们手头掌握的数据是否符合这三项要求。以HRM中数据量最多的考勤打卡数据为例,设定一个员工一天打卡四次,一个月标准21.75个计薪日,打卡条目数为87条,一万人的公司,全年约10440000条,刚到千万级。这个级别的数据,充其量叫“大量”,换而言之,此级别数据可通过关系型数据库轻易hold住,而在“海量”数据面前,传统数据库就要掂量掂量了,比如全年淘宝电商的交易信息。
所以说,单纯的“数据量”就很难达到,或许跨国劳动密集型大企业觉得勉强够量,我们姑且往下看第二个指标--“多维度”,维度就是信息的含义,多维度意味着海量的信息里,需要包含多个层面的业务信息,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HR数据,就显得极其单薄了,且不论常用的HRM数据录入的痛苦,它们信息集所涵盖的业务范围这么多年也没有实质性开拓,还是在基本个人信息,薪资考勤,绩效培训打转,录入渠道单一,多数情况下,是以保证薪资绩效业务能正常开展而目标的,由于基本是内网系统,数据来源天然就是单一的,整体数据维度之少,显而易见。
第三个也是最重要一个指标是“价值密度低”,这是我们广大HR们最不信服的一项,为何精确而大量的历史业务信息反而不能成为大数据的基础?其实这是对“价值密度”的曲解,举个例子,如果有人问我们企业离职率以及跟离职率相关的因素有哪些,恐怕我们能秒答第一个问题,而对第二个问题多少欠点底气吧。这恰恰回到“大数据”应用价值这个原教旨问题上来了。
我们的第二个问题就是,大数据到底解决什么问题。大数据最有价值的应用恰恰不是解决问题,而是发现问题。人类跟计算机目前阶段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,人类可以模糊计算,比如我们大概判断甚至是直觉决定一件事,让计算机来做,需要所有设定条件都满足才行。而大数据,正是人与计算机完美拍档的一例。计算机呈现大数据形态,人类从中发现规律,找到问题。所以要理解或者使用大数据,这个基调必须清楚。我们当前对大数据的使用中,离职率影响因素分析是最常见的,在一些商家的口号里,仿佛只要用上他们的分析工具,就可将价值员工的离职消弥于无形,甚至其中含还有显得极其精确的要素与相关因子,很难想像这些工具是如何验证其科学性的。我们作为专业的HR,如果除了薪资满意度,绩效满意度,公司文化,交通环境等等角度之外,找不到其他离职影响因素,那么基于HRM数据的所有工具也一定跳不出这个圈圈,换句话说,大数据应该是有呈现所有相关因素的可能的数据,比如国际油价在某个维度上与离职率的拟合。概而言之,认为大数据是对现有数据的挖掘并解决现有问题的观点,是不够确切的,大数据更是对海量多维度价值密度低的数据分析后,判断未来趋势的工具。
最后,HR到底能不能玩转大数据的问题。大数据是非常昂贵的工具,是“高智商俱乐部的玩具”,在解决数据单一来源问题前,在解决大数据概念理解问题前,在HR视界开阔到可以看到更多相关性之前,在不再轻言“大数据”前,很遗憾,我们还玩不转大数据。
也就是说,可预见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HR没有大数据可使用。
2016-04-08 16:05